延安兒女緬懷中央醫院座談會在北理工舉行
發布日期:2011-09-19 閱讀次數:
供稿: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 攝影、編輯:新聞中心 郭強

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于2011年9月17日在北京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大廈多功能廳舉辦緬懷延安中央醫院的座談會。會上,延安兒女聯誼會胡木英會長、原延安大學副校長、校友總會常務副會長馬海平教授、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侯光明教授做了重要講話。延大北京校友會常務副會長李荷力出席了座談會。
延安中央醫院是我黨我軍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在解放區創立的第一所正規化的醫院。它是由中央衛生處傅連暲同志創建并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關懷、領導下,集中了當時延安最優秀的醫務人員和革命干部,從開山挖窯洞開始,自制門窗、病床,創建的一所窯洞醫院。當時醫療設備極其短缺,醫護人員克服困難,自己動手利用美孚汽油桶制做病人使用的便盆,打制護理用的鑷子、盤子等設備,利用虹吸原理用木桶解決自來水洗手問題,用試管、安瓿兒制作沙漏替代鐘表。他們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短短的幾年里就把中央醫院建成為一個制度嚴密、技術優良、操作正規、作風嚴謹的、能適應當時需求的分科制的醫院。
在延安中央醫院,醫護人員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傷病員,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當時缺醫少藥,他們就提出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年輕的護士們憑著責任心和科學的態度,救活了好幾個七個月大小的早產兒。針對兒童腹瀉、貧血、缺鈣等營養不良性疾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設計了10余種營養處方,從嬰幼兒的混合奶到菜汁、菜泥、棗泥、肝泥、肉湯、骨頭湯等,用營養膳食配合藥物,挽救了不少重癥患兒的生命。1941年7月,邊區流行傷寒病,全體醫護人員日日夜夜不停地給病人喂水、喂米湯,清洗口腔、翻身擦背、端屎端尿,先后救治了一百多個病人。他們就是這樣努力治病救人,沒有報酬,沒有節假日,不計個人得失。醫患之間情同手足,親如一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中央醫院自1939年11月7日成立到1946年底撤離延安,先后舉辦2期醫生訓練班,8期護士訓練班,為邊區政府和各抗日根據地培養了115名醫務骨干,并成立了中華護士學會延安分會。收治病人一萬三千多人,接生了四千多個嬰兒,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就是他們這些年輕的醫生、護士,在平凡的醫療衛生工作中創建了不朽的延安精神。

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就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自然科學院。1943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指示,自然科學院與延安大學、魯藝、民族學院多所學校合并,對外統稱延安大學。而自然科學院仍作為延安大學的獨立學院。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是延安大學校友會的成員,一份深深的延安情結把北京理工大學和延安兒女聯系在一起。北京理工大學黨委為這一次聯誼活動提供了場所和條件,愿我們能共同為傳承和發揚延安精神不斷做出貢獻。
(審核:劉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