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徐特立學院和北京學院赴方山開展精準扶貧系列活動
發布日期:2016-12-28 供稿:徐特立學院、北京學院 攝影:徐特立學院、北京學院
編輯:謝歡欣 審核:程杞元、栗興 閱讀次數:為貫徹落實學校黨委關于定點扶貧方山縣的要求,12月24日至25日,北理工徐特立學院心漾微光支教團的6名志愿者以及北京學院22名入黨積極分子攜手奔赴方山開展了為期兩天的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志愿支教、實地調研兩個環節。
志愿支教,開展教育幫扶
徐特立學院心漾微光支教團在國家聚焦農村和學校精準扶貧的宏觀背景下組建,旨在依托北理工方山縣暑期學校的優質平臺,以科技幫扶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拓展視野,提升能力。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籌備,支教團形成了“科技探索”、“數學之美”、“樂理知識”等5門精品課程。與支教團一同來到方山的還有700余本小學生課外書籍,這些圖書是支教團在本學期開展11場愛心募捐活動的成果。在為期近2個月的募捐活動中,支教團的足跡遍布了北京5個城區,3個社區和4個學校。
學院還捐贈包括無人機、智能車、機械臂等12項科技創新作品,并在支教過程中設計專門課程進行講解,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組裝。這些科創作品均來自于徐特立學院2016級學生在科創實踐活動中的優秀成果。
為了進一步探索志愿服務常態化模式,提高科技幫扶時效,徐特立學院與北理工方山暑期學校達成長期合作意向,掛牌成立“北理工方山暑期學校徐特立圖書室”,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后期,學院將以徐特立圖書室為載體,定期開展募捐、支教、籌款等活動,把學院的現有資源和孩子們的實際需求更密切的結合起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學院目前建成的第二座“徐特立圖書室”。今年7月份,學院奔赴位于河南省郟縣山區的山頭趙小學支教并建立圖書室,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高度評價。后期,學院將重點打造和凝練“徐特立圖書室”的品牌特色,把更多的優質資源和社會關注度整合到徐特立圖書室的平臺上,為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微薄之力。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作為學院在探索第二課堂中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愛心支教促進了志愿者們的成長和提高,為學院實現培養“具有扎實數理基礎,良好綜合素養,堅韌不拔研究精神的學術研究名師和工程領軍人才”的育人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實地調研,了解民生民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帶著“國家精準扶貧以來農村有哪些變化”的思考,北京學院的入黨積極分子們走進方山縣參觀調研并掛牌成立“北理工方山暑期學校愛心廚房”,建立社會實踐基地。
調研第一站是山西古村落——張家塔。學院師生在當地人的帶領下,參觀了當時的地主家與其他民間宅院。第二天上午,同學們來到橋溝村參觀溫室蔬菜大棚、“農光互補”光伏發電站、水渠民生工程等脫貧項目,切實感觸到這一年里農村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
12月25日中午,橋溝村定點幫扶工作座談會在橋溝村村委會舉行。方山縣副縣長劉博聯,橋溝村第一書記劉淵,北京學院直屬黨支部書記張振華,副書記、副院長栗興,徐特立學院副院長、教務處副處長程杞元出席座談會。橋溝村部分村委、徐特立學院支教團、北京學院入黨積極分子等32人參加。會上,劉博聯、劉淵詳細介紹了掛職以來帶領縣、村脫貧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優秀成果。部分教師和學生代表分享了參與本次活動的感悟和收獲。張振華、栗興、程杞元分別談了下一階段的幫扶計劃。
本次活動是徐特立學院和北京學院在方山開展定點幫扶的第一步。后期,兩個學院將依托“徐特立圖書室”和“愛心廚房”兩個實踐基地,組織同學們開展形式更豐富、內容更深入的志愿服務活動,引導青年學子為國家精準扶貧事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奉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