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學生流動與教育國際化研討會成功舉行
發布日期:2017-11-20 供稿:教師發展中心 劉進 攝影:教師發展中心 高翔
編輯:張波 審核:龐海芍 閱讀次數:日前,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導,《世界教育信息》雜志主辦,北京理工大學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承辦的“‘一帶一路’學生流動與教育國際化研討會”在海南省昌江縣舉行。國內外“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相關學者,清華大學等60余所高校相關領域教師、外事部門負責人、招生部門負責人等近200人與會。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校長趙平、塞族共和國教育部原部長Nenad Suzic、阿富汗高等教育部學術事務原副部長Mohammad Osman Babury、馬來西亞駐中國大使館教育參贊候春興等國內外嘉賓出席會議。北京理工大學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龐海芍主持了大會開幕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秦惠民等多位學者主持了大會報告。
在9日上午的全體會議上,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做了題為《中國大學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與雙一流建設》的演講。李主任首先介紹了“雙一流”建設整體情況,對“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指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要有大樓和大師”,并提出了一流大學教授的四條標準。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聚焦國家資歷框架,在分析教育“一帶一路”核心任務的基礎上,介紹了國家資歷框架的全球發展、核心要素、中國方案及其課題研究。阿富汗高等教育部學術事務原副部長默罕默德·奧斯曼·柏博瑞(Mohammad Osman Babury)在會上分享了阿富汗《國家高等教育戰略計劃(2015-2019年)》(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2015-2019),其中涉及國際化的部分有五點內容:專注于解決國際化的障礙,如語言、能力、回報等;國際化課程;區域發展;跨國教育;數字化學習。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校長趙平介紹了該校的發展概況,提出“建設好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學,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優秀人才”的目標。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原公使銜教育參贊、北京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馬燕生在介紹法國和其他歐盟國際學生流動概況的基礎上,提出“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路徑。中國教育交流協會《國際教育交流》雜志執行主編、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原教育領事魏禮慶發表了題為《來華留學與出國留學:回顧與展望》的演講,介紹了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吸引國際學生的因素、來華留學的五個階段等信息,并提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與相關挑戰。
在9日下午的會議上,北京理工大學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劉進、中國海洋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宋文紅、《教學學術月刊》副主編戚務念、電子科技大學沈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揚、浙江大學姚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揚、中國農業大學劉子瑜等專家學者都做了精彩的演講。來自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的學者也分別介紹了自己國家的跨國學生流動與國際化進展。
10日上午的會議上,塞族高共和國教育部原部長Nenad Suzic做了《提高大學生課堂參與的路徑研究》的學術報告,對“一帶一路”倡議可能推動形成的新的課堂教學方法轉向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林衛民,中國教育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南京農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劉志民,北京理工大學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龐海芍等專家學者分別以《國際化助力外國語學校發展》《“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大類招生與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等為題做了講座,其他與會代表積極參與,分享自己的觀點。以色列經濟學家、巴依蘭大學Iris Ben David-Hadar副教授,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研究專家、馬來亞大學Muhammad Faizal A. Ghani副教授則通過深入的實證研究,探討了“一帶一路”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凝聚力和經驗挑戰等議題。清華大學陳強、武漢大學王傳毅、浙江大學辛越優、中國農業大學金帷等專家學者都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教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加強合作、共同行動,既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支撐。本次會議是繼2016年北京理工大學在海南省昌江縣發起召開第一屆“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國際會議之后,第二次由我校推動召開的“一帶一路”高等教育主題的高級別學術會議,既是我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我校高等教育學科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一帶一路”目標達成的重要抓手,此次會議還有效結合此次“雙一流”建設的最新動向,成為我校貫徹落實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具體舉措。本次會議致力于促進政策對話、學術交流和實踐分享,探討學生流動與教育國家研究熱點,為決策者、研究者、實踐者搭建了經驗共享和學術對話的平臺。
本次會議在參會人員規模、層次、報告質量等方面相比于2016年會議達到新的高度,與此同時,還吸引了國內多家著名學術刊物參加會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高校教育管理》、《教育學術月刊》、《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世界教育信息》、《重慶高教研究》、《國際教育交流》等多家學術刊物負責人與會,各雜志社高度評價了此次會議的召開,并現場舉行了會議論文選稿會,并同意與北京理工大學及其他會議參與者一起,繼續共同致力于推動高質量的“一帶一路”高等教育研究發表。